3)第417章 镀金身_我真不会演戏啊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

  后排的宁昊摸着道爬到方沂旁边,问他:

  “方导?”

  方沂转过头,宁昊咧嘴笑,给他竖了一大拇指。

  两人攀谈起来,说的是无人机的事情。

  “你那新上市的设备不错啊,aceone是吧,现在都成剧组标配了。稍微有追求点的演员,也会买个来看看效果,找机位……我说最大缺点是不容易买到。”

  “抬爱了。”

  “不知道我作为深度用户,可不可以提一些要求啊,看看之后有条件实现不,方导……”

  宁昊提到的是手持摄像头。

  这种东西多用在一些艺术片子,可考据到的是德国20年代最先使用:把摄像机绑人身上,拍摄一个醉酒后的镜头晃动效果。

  五六十年代电影界理论大革命,视效得到爆炸性的发展,镜头有规律的晃动意外产生了特殊的美感,于是广泛运用于要产生临场感、冲击力的片段。比如说《集结号》里面,男主谷子地在战场躲避流弹,迈开腿狂奔。这时候提供画面的镜头也跟着晃,再配上谷子地上气不接下气的喘,给人感觉就很逼真。

  但是,这是硬功夫。那镜头有规律晃动起来了,其实是拿得特稳的一种表现,是稳中带晃,不是瞎几把晃。所以这种镜头能拍的就很少,往往要大价钱请老道的师傅来拍。

  现在有些户外真人秀节目很难做起来,也是因为凑不齐有经验的摄影师傅。师傅们往往得是一长跑猛男,扛着大部头,一边跑,一边镜头稳如狗。

  以前提到无人机对于影视拍摄的革命——那种俯视视角的长镜头曾经只属于特大投资片,属于一看就是经费在燃烧的视角,而现在任何一个有ACEone的都能拍。

  这就是方沂给影坛的一大贡献,他当第七代导演扛把子的底气。要不是他给汪涛支招,汪涛还在琢磨他那农药喷洒无人机。

  “方导,你讲话提到了人才队伍的工业化,但是像我说的这种手持拍摄,要的是手上精细功夫,所以就必须传帮带、作坊式培养——有没有可能将来也用你的某种设备取代,今后一个摄像初哥也可以借助器材,拿出不错的手持成片。”

  宁昊这话让方沂起了灵感。他问:

  “你怎么有这个想法的……我当时是有俯拍的视角,找不到机器拍,我才想起来要造一个方便的。”

  宁昊解释:“我和你拍的片子不一样。我是带悬疑色彩的强剧情片,室内景,追逐戏这些……”他开玩笑,“你好像是帧帧美如画啊,中画幅用的多,适合拿来当壁纸。”

  散会后,宁昊觉得聊得不够,约方沂继续,但是卢川有事把他俩打断了:“方导,我们之前合作的片子快剪出来了。”

  “那个纪录片《我们诞生在中国》?”

  卢川点头,“350个小时的素材,雪豹、藏羚羊、大熊猫、金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d1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